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步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即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快速衔接,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升温,更彰显出其国际化进程的坚实步伐。 阅读量:12411
2025年10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与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首单业务落地形成精准呼应。这一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同频共振,并非孤立事件——叠加此前跨境支付基建升级、双边货币合作深化等一系列动态,人民币国际化正以“政策-市场-基建-安全”多维度协同的态势,释放出层次丰富的积极信号,其全球货币功能与地位稳步提升。 阅读量:14228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纷纷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一系列存款利率下调举措不仅影响着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利率水平,也反映了当前金融环境下银行面临的挑战和调整。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中,近一半的额度来自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国有大行在主动履行服务实体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凸显了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能力的分化趋势。
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
作为6家国有大行中最“豪气”的银行,工商银行本次派发现金股息共计约1092.03亿元,A股普通股每股派发现金股息0.3064元,派发A股现金股息共计约826.09亿元。
近期,中国各地金融监管领域频繁出现官员变动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从海南到浙江,从江苏到贵州,一系列省级地方金融管理局迎来新局长,引发业内外对金融监管体系变革的猜测和讨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截至上半年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为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06万亿元,同比下降5%;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1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上半年净投放现金达4292亿元,显示了整体货币供应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狭义货币(M1)余额66.06万亿元,同比下降5%。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上半年净投放现金4292亿元。
初步统计,2024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66万亿元,同比下降12.2%;委托贷款余额为1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3%
初步统计,202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45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46万亿元,同比少增3.15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0亿元,同比少减162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17亿元,同比多减166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098亿元,同比多增287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365亿元,同比多减321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1万亿元,同比多237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34万亿元,同比少39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14亿元,同比少3382亿元。
为切实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充分评估当前市场情况,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
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的时点不断推后,美元指数波动反弹,非美货币面临持续下跌压力。近日,日元对美元跌破160大关,创历史新低。
2024年7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围绕“高质量服务金融基础设施 高水平建设金融要素市场”主题举办发布会,发布中国银行业首份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方案。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以及登记存管、清算结算、交易设施、重要支付系统等在内的多家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